类别: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2-09 15:18:30 浏览: 次
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先行者无数个“第一”29年,浦东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 敢为人先、大胆探索,通过创新改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一”。
这些丰富成果和宝贵经验 , 必将激励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行半岛·综合体育、阔步迈进 , 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标杆。浦东因改革而生 , 因改革而兴。
29年,浦东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 , 敢为人先、大胆探索,通过创新改革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一”。
这些丰富成果和宝贵经验 , 必将激励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行、阔步迈进 , 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标杆。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2015年4月,扩区启动运行。6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半岛·综合体育,形成了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
第三,确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第四,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当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按照《全面深化方案》的要求,着力推进“三区一堡”建设。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我国扩大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自贸试验区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和国际投资规则变化的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制定出台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建立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二是投资开放度大幅提升;三是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
从2013版到2017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其一,持续扩大开放,外资特别管理措施从190条减少到95条,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其二,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提高透明度。
试行至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的“良种”已经获得预期的好收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环境整体优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浦东开发后,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浦东创造了中国金融开放创新史上诸多“第一”,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拉开了浦东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序幕。
2015年以来,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进出口贸易在上海口岸进行。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次在上海推行,成为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的代表举措。
根据“单一窗口”建设方案的总体规划,在口岸监管环节和国际贸易管理各主要环节,贸易和运输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向监管部门一次性提交申报,监管部门则通过“单一窗口”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和共享监管结果信息,实现一站式互联互通。
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作为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允许非保税货物入区储存,与保税货物一同参与集拼、分拨,根据国内外采购订单最终确定货物实际离境出口或返回境内区外。该项制度创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试点后,已向全国其他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复制推广,有效适应了企业对不同货物监管便利化的需求。
2017 年, 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2018年3 月26 日,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于上海期货交易所下属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这意味着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探索和试点, 对于深入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前, 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取得的凭证, 名称虽然为“ 备案凭证” , 但实际走的是许可的流程。从申请到备案最快需要2 个月才能完成, 加上补充资料等环节, 通常企业完成产品备案的时间在3-6 个月之间。
2017 年3 月, 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开展“ 证照分离” 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 2015 ] 222 号),根据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市食药监局的支持下, 在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工作。
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存在 “ 四个变化” : 一是用户注册由在华申报责任人变为境内责任人;二是将行政许可审批中的资料审查改为备案资料监督检查, 并移至备案后3个月内; 三是申报资料传递方式由提交纸质资料改电子版资料通过备案系统上传; 四是由国家总局受理审核审批改为授权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备案和备案资料监督检查工作, 浦东市场监管局承担备案工作。
上海光源是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 其性能位居国际前列, 是我国首个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属于“ 公共实验平台” 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实践, 上海光源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为装置的稳定高效开放与运行、为用户在基础前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研发领域解决关键科技问题并不断产出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提供了保障。
张江企业的空运进口货物具有批次频、价值高、产品结构特殊、贸易背景复杂等特点, 对通关时限、货物查验、存放条件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建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 有利于创新审批方式和流程, 针对张江研发企业货物特点和特殊服务需求, 搭建跨境研发的“ 绿色通道” , 为张江科技创新形势下通关模式创新走出一条有意义的探索之路。
企业可在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内一站式完成抽单、报关、查验、提货等通关手续。这种创新管理模式,一来可提高通关效率,二来可确保货物安全。
2016 年4月, 浦东新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了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推荐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申请永久居留政策, 大大方便了海外人才的跨境交流和创新创业。
2016 年12 月, 发布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新十条” , 其中第一条“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 经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或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推荐, 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为吸引和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造了更好的政策条件和环境。
2018年, 围绕落实上海人才高峰行动工程,考虑到外籍高层次人才的团队成员需求, 浦东继续在永居政策上先行先试, 实行上海自贸区顶尖科研团队的外籍核心成员可直接申请永居的政策, 进一步提高人才跨境流通的便利性。
2015 年8 月,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简称“ 离岸基地”)总部空间正式揭牌,是全国首批三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之一, 也是首家在自贸区成立的离岸基地。
2017 年6 月16 日, 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挂牌设立了海外人才局, 这是全国首家以“ 海外人才局” 命名的政府机构, 内设海外人才工作处, 增加海外人才管理服务职能。
海外人才局承接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自贸区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申请永久居留的认定、推荐工作,并且研究制定自贸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的认定细则。外国留学生直接就业门槛得到降低的同时,归国留学人员也开设了专门的落户窗口。
下一步,浦东新区人社局将全面贯彻、执行《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 着力在创新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人才服务上下功夫。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第一个启动最早、规模最大、产业最全、辐射最广的保税区, 享有“ 货物可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出入, 免征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 免于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 等特殊政策。
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率先开展进出口经营权试点,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经过28 年的探索发展, 外高桥保税区已成为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效益最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其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各大保税区中居于重要地位, 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前沿。
2005 年6 月, 国务院批准设立洋山保税港区, 这是我国第一个“区港一体”的保税港区。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发展, 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迅速跃居并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功能创新方面,洋山保税港建设了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创设“洋山铜溢价”,开展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开展期货保税仓单质押业务,试点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开展船舶保税登记试点,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
1990 年12 月, 同志主持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审议会, 明确要求从黄浦江边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始, 打造一个集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相融合的上海新标志地区。
今天的陆家嘴金融城高楼林立, 堪与伦敦金融城、纽约曼哈顿、香港中环等全球著名中央商务区相媲美, 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商务领域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每一幢楼都是一条垂直的“ 金融街”。
目前, 陆家嘴已形成以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产业为核心, 以专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会展等其他产业为支撑的“3+2” 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1990年9月,国务院批准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由此,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成为我国国家级开发区中第一个以“ 出口加工区”命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 年10 月, 国务院批复国家商务部同意将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更名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当时的全国改革形势看, 为推动改革攻坚, 国家需要在一些有条件的区域先行试点, 为全国深化改革积累经验、探索新路。
十多年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在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积极成效,规模质量不断跨上新台阶, 功能提升不断迈出新步伐, 改革开放不断实现新突破, 社会民生不断取得新进展, 城市建设不断呈现新面貌。
经过多年努力, 浦东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 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成果凸显,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机构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第23 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显示, 上海在全球排名已连续两期位列第6。
浦东的要素市场集聚始于1997 年, 上海证券交易所迁入新落成的证券大厦。之后, 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落户,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开辟新的金融市场方面, 2006 年, 新区在银监会的支持下, 发起设立了全国首个信托登记机构—— 上海信托登记中心。2012 年,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张江开业。
2005 年,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 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2005 年10 月, 经国务院批准, 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亚洲开发银行(ADB)2 家国际金融机构分别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一期11.3 亿元和10 亿元的人民币债券, 成为了首批在华发行熊猫债券的境外发行人。这标志着我国熊猫债市场开始起步。2018 年, 浦东新区实现了多个“ 熊猫债” 的首创。
2001 年11 月, 第一家合资建造的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业, 拉开浦东会展业的序幕, 从此浦东及上海会展业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同时,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建成开创了一个先例。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建造和运营的展览场馆, 也是中国会展业首次采取企业投资开发、企业经营的运作模式以及“ 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的开发方式, 展馆建成一个、开放一个。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成立的中国首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 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于2017 年1 月12日宣布, 首个在华业务You Plus 特训计划正式启动, 这是普华永道在全球首次推出的创新业务。普华永道希望通过本项目架构起学术教育与实践经验之间的桥梁, 并为社会培养领悟力、学识和适应力兼备的人才。
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从注册登记、筹建到正式开业历时仅3 个月, 成为“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后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第一个案例。作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普华永道在中国进军教育培训是一件“ 新鲜事”, 主要得益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的产业开放政策。
对于浦东来说, 软实力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而You Plus项目作为“ 证照分离” 改革后普华永道的创新业务, 为加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商业领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也是城市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探索密切中国律师事务所与港澳台地区、外国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方式和机制, 实行联营与互派法律顾问新模式, 是促进法律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 也是上海自贸区首批23 项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之一。
2015 年4 月15 日,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获得核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北京市奋迅律师事务所和贝克· 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自贸试验区)联营办公室 。这是上海市司法局核准的首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 标志着上海自贸区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工作正式落地。
1992年5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兴办中日合资的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 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同年9 月28 日, 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翌日, 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20 周年纪念日之际, 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纪商厦开工奠基。
近年来, 第一八佰伴通过精细化管理,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尤其重视满足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需求。
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于2017 年1 月25 日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开业, 并于2 月8 日正式挂牌营业, 成为我国航运领域首家自保公司, 也是上海市第一家自保公司。
上海自保聚集地可探索开展离岸自保试点,开展跨境再保险业务, 建立“ 直保、再保、投资” 三位一体的跨境保险业务创新模式, 有助于提升上海保险国际化水平, 从而为上海全面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添砖加瓦。
浦东新区启动了对消费市场总规模指标体系的研究, 评估服务性消费规模与趋势, 并探索性提出了消费领域的新指标—— 社会消费总额。
创新“ 社会消费总额” 指标体系的意义在于:首先,对标国际, 适应浦东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核心功能区的需求;其次,对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探索商贸消费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新视角;最后,率先改革试点, 在全国首家提出“ 社会消费总额” 新指标, 在上海首家发布“ 服务性消费总额”指标。
为适应浦东新区建设大开发对建设市场管理的改革需求, 经过多方调研, 当时浦东新区管委会以及城建局决定创新浦东新区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体制, 成立浦东新区建筑营造交易中心, 并于1994年5 月正式挂牌。
浦东新区建筑营造交易中心的成立是全国建设市场改革的首创及破冰之旅,使建设市场从无序到有序, 从无形到有形, 极大地顺应了浦东改革开放的潮流, 为浦东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 浦东新区建筑营造交易中心这一新事物在全国也得到了极大反响。
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 是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2014 年, 浦东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对接国际惯例, 开展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2015 年1 月1 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正式运行, 成为我国首家专利、商标、版权“ 三合一” 兼具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能的知识产权局, 开启了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标志着浦东知识产权从此进入发展新阶段。
改革四年多以来, 浦东新区不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 切实提升了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成为全国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试点样本, 为加快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和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1995 年8 月25 日, 浦东新区法律援助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作为我国第一家(台港澳地区除外)为经济困难公民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政府机构成立, 其探索形成的法律援助“ 浦东模式” 已被全国各地普遍复制。法律援助中心的成立, 被写入了国务院新闻办1996 年发布的《中国事业的进展》中, 成为了我国政府改善保障情况的一项有力佐证。
多年来, “ 中心”构建法律援助立体服务网络, 满足援助对象需求,并建设专业化的法律援助服务平台, 打造升级法律援助。同时,“中心”还构建法律援助质量体系, 推进法律援助规范化,创新推出保护重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举措, 推进法律援助不断深化。
2007 年4 月18 日, 上海市首家按照实体化模式运行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浦东新区市民中心揭牌成立。
浦东新区率先实行仲裁机构实体化改革的创新试点, 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又是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政社合作社会管理模式的一次重要实践, 为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改革模式在全市的推广积累了经验; 既符合全国的总体要求, 又体现上海的特色, 在体制与机制创新上具有本市率先、全国领先的明显特征。
2015 年, 中央明确提出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更多采用调解的方法,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浦东新区也提出努力建设“ 平安浦东”, 实现“ 三不” 工作目标。2015 年6 月,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成立。随后,其分中心相继成立。
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及其分中心, 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 以教育、疏导、协商、和解等方法,积极预防和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稳定, 是全市首家区级层面推动裁前调解工作的综合协调平台, 标志着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迈向了新的起点和高度。
2015 年12 月22 日, 浦东新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浦东新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的实施意见》, 成立了浦东新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 这是浦东新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工作平台, 也是全国首家人民调解工作平台。
多年来,中心调解能级大幅提升,专业调解组织陆续孵化,初步形成了社会化保障。2019年, 中心将继续前行半岛·综合体育。通过建立专业人民调解中心, 打造人民调解工作平台, 集合调解资源, 节约管理成本; 通过中心“ 枢纽”,集中受理矛盾纠纷, 并根据纠纷类型交由专业调解组织调解, 实现调解专业化; 通过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 逐步实现调解支撑社会化, 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格局。